小王立刻点头,手指又在键盘上敲起来,屏幕上跳出新码头的监控画面,画面里的货车和行人来来往往,像流动的蚂蚁。“我这就调监控,新码头的监控覆盖不全,我让技术组联系周边的商铺,把私人监控也调过来,拼出完整的路线——上次查‘老鼠’的时候,就是靠面馆的监控拍到他的行踪。”
“行动代号‘断流’,”雷杰的声音突然提高,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,每个被他看到的人都挺直了腰板,“目标:抓获刀疤冯,截获涉案资金,彻底切断赵天霸残部的资金链。记住,安全第一,刀疤冯身上可能有武器,不到万不得已,不许开枪,避免误伤群众。”
凌晨四点,指挥部的灯还亮着。小王盯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,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行行代码;李刚在整理排查人员的名单,把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和刚毕业的新队员搭配分组;小陈在给便衣队分配任务,每个人的工装口袋里都藏着微型对讲机,领口别着微型摄像头——那是昨天刚从市局调过来的设备,能实时把画面传回指挥部。雷杰站在地图前,手指在黑色光标上停留了很久,他想起李振国,想起那个在调查赵天霸团伙时被人开车撞成重伤的老同事,现在还躺在医院里,昏迷不醒。他攥了攥拳头,指节发白:这次一定要抓住刀疤冯,不能再让任何人受伤。
第二天早上八点,城北向阳小区门口突然响起一阵警笛声,十几辆警车排成一排,警灯闪烁着红光,把小区门口的空地照得通红。李刚穿着警服,警帽戴得笔直,手里拿着扩音喇叭,声音透过喇叭传到小区的每个角落:“各位居民请注意,我们是凌源县公安局的民警,正在追查一名在逃嫌疑人,请大家配合检查,如有线索,请及时联系我们!”
小区里的居民很快围了过来,有的穿着睡衣,有的手里还拿着刚买的菜,议论声像炸开的锅。“怎么了?出什么事了?”“是不是抓坏人啊?”“我早上出门的时候,看到警车从东边开过来的。”李刚挥了挥手,让队员们分散开,有的在小区门口拉横幅,红色的横幅上写着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,举报在逃人员有奖”,字体加粗,格外醒目;有的在公告栏里贴通缉令,通缉令上是刀疤冯的照片,下面写着他的身高、体重、特征,还有举报电话和奖金金额——五万元,用红色字体标着,格外吸引人。
“小张,你带两个人,去3单元排查;小刘,你去5单元,注意跟居民说话的时候客气点,别吓到老人和孩子。”李刚对着对讲机下令,然后自己拿着一张通缉令,走到小区的小卖部前,小卖部老板正探着头往外看,看到李刚过来,立刻笑着迎上去:“李警官,这是抓谁啊?这么大动静。”
“王老板,你看一下,”李刚把通缉令递过去,“这个人叫冯立东,外号刀疤冯,是黑社会的,左脸有一道刀疤,你最近见过吗?”
王老板接过通缉令,眯着眼睛看了半天,突然一拍大腿:“哎!我好像见过!上周三下午,有个男的来买烟,左脸有个疤,戴个鸭舌帽,穿黑色风衣,买了一包中华,付了现金,没多说一句话就走了,当时我还觉得他有点奇怪,现在想想,跟照片上的人挺像的!”
李刚立刻拿出笔记本,让王老板把详细情况说清楚:几点见的,那个男的往哪个方向走了,有没有开车。王老板一边回忆一边说,李刚一边记,字迹工整,没有漏掉任何一个细节。“好,王老板,谢谢你提供线索,如果再看到这个人,一定要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,注意安全,别让他发现。”李刚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纸上,递给王老板,然后带着队员往3单元走。
3单元402室的门开了,一个老太太探出头,头发花白,脸上满是皱纹,手里还攥着一个菜篮子。看到门外的民警,她吓得往后退了一步,菜篮子里的西红柿差点掉出来。“警察同志,怎么了?是不是我家儿子犯事了?”老太太的声音带着颤抖,她儿子前几年因为打架被拘留过,现在在外地打工,她怕儿子又出什么事。
“阿姨,您别害怕,我们不是来查您儿子的,”小张连忙笑着说,语气尽量温和,“我们在找这个人,”他拿出通缉令,“您最近见过他吗?大概一米七五,左脸有刀疤,戴鸭舌帽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