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璃那缕几乎消散的残识,附着在地衣结晶释放出的无形符文上,随着雨水渗透地表,汇入蜿蜒的地下暗河,最终流淌到了这里。
祭坛中心的石碑早已被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,字迹荡然无存。
然而,就在这个雨夜,当蕴含着姜璃残识的地下水浸润了石碑底座,那些从结晶中析出的奇异矿物质竟如同有了生命,沿着早已消失的笔画缓缓蔓延,重新在碑面上勾勒出模糊的文字。
那既非先秦古篆,也非当世楷体,更像是一段无法被任何声带发出的“视觉噪音”,静静地在黑暗中流淌。
一个附近村落的盲童,为躲雨误打误撞闯入了这片遗址。
他看不见石碑上的异象,只是觉得这块大石头摸上去很舒服,便伸出小手在上面来回划拉着玩耍。
当他的指尖无意中划过那些新生的符文时,孩子原本无意义的咿呀声忽然变成了一段连贯的曲调。
那调子简单而悠扬,正是许多年前,柳如烟在推倒另一块石碑时,心中反复吟唱过的那首无名小调。
守着祭坛遗址的老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惊得从梦中坐起,他冲进雨中,看到碑文重现,又听到盲童哼唱,一时间老泪纵横,以为是天神降下了启示,激动地转身就要回村召集众人。
可当第二天清晨,他带着全村老少赶来时,石碑却又恢复了那副被风化的破败模样,昨夜的文字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众人失望地散去,只有那盲童,依旧坐在碑前,不知疲倦地哼着那首小调,只是这一次,曲调与昨夜相比,又有了些微的不同,仿佛它正在自己生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