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源的七月,凌晨四点的天还裹在浓得化不开的黑里。城郊的“富安家园”小区静得能听见草叶上露水滚落的声音,只有门口保安亭的灯亮着一点昏黄,像只半眯的眼睛。这个小区住的多是县里的中层干部,楼间距宽,绿化做得好,夜晚格外安静——也正因为这份“安静”,成了这次行动最好的掩护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区外两百米处的国道旁,停着两辆黑色的别克商务车,车窗贴着最深的膜,连车内的轮廓都看不清。引擎没关,却只发出极轻的“嗡嗡”声,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到。第一辆车里,市纪委第三监察室主任吴天雷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平板,屏幕上是王兵的详细资料:照片里的王兵穿着警服,嘴角带着一丝倨傲;简历栏里写着他2005年入警,2018年任县交警中队副队长,2021年调任车管所所长,备注栏里用红笔标着“2019年7月处理李振国案,2022年儿子王浩入职天霸房地产”;最下面是他的家庭住址、作息规律,甚至连他最近一周每天晚上十点半都会下楼倒垃圾的习惯,都记录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吴主任,距离预定时间还有十分钟。”旁边的书记员小声提醒,手里拿着一个加密通讯器,指示灯正闪着绿色的光。

        吴天雷抬起头,他的眼睛在黑暗里格外亮,带着常年办案练出的锐利:“各小组再报一次情况,确保没有疏漏。”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——这位从省纪委下来的“老将”,办过三个地级市的保护伞大案,最擅长的就是“凌晨突袭”,抓的就是嫌疑人放松警惕的瞬间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讯器里很快传来回应,声音都经过变声处理,短促而清晰: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号小组报告,王兵住所阳台无灯光,窗帘紧闭,通过热成像仪观察,室内有两人,均处于静止状态,判断正在熟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二号小组报告,小区东西两个大门已控制,保安亭的监控已同步干扰,外围三公里内无异常车辆和人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三号小组报告,技术组已确认王兵的两部手机信号均在室内,无通话或联网记录,座机线路已监听,未发现异常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四号小组报告,押送车辆已在高速口待命,路线已清障,确保全程无堵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吴天雷点点头,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——这是他办案前的习惯,用来平复情绪,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。他抬头看向窗外的小区,心里很清楚,这次抓王兵,不是抓一个普通的交警所长,而是捅马文斌的“马蜂窝”,甚至可能惊动更上面的人。必须快、准、稳,不能给对方任何反应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通知技术组,三分钟后开始破解单元门门禁,动作轻,别惊动保安。”吴天雷对着通讯器下令,“各小组注意,行动时关闭所有设备的提示音,手电用战术模式,只照目标区域,不准乱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