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人匆匆将草靶取来,双手奉给赵煦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煦仔细观察一番后,又眯眼打量了一下前方,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此地,距离草靶多远?”赵煦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微笑道:“五百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煦震惊地看着他:“五百步?上次的燧发枪才二百多步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将枪递过来,道:“官家且看,臣在家中胡思乱想,给枪管内壁增刻了膛线,用物体激射旋转的原理,增加了燧发枪的射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今的燧发枪,有效射程大约五百步左右,如果未来将子弹改成尖锥形状,或许射程会更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五百步甚至更远的射程意味着什么,赵煦很清楚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神情越来越激动:“也就是说,若大宋列装此物,哪怕只有一万支,咱们与辽人开战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肯定地点头,笑道:“胜算大增,当然,也不能完全指望火枪,臣的意思是,若战场对垒,我大宋可多兵种配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比如火枪列前阵,中军可列弓弩阵,枪阵,左右侧翼置骑兵,投标兵等等,如何搭配,在于主帅的决断,但火枪的出现,无疑会改变战场的胜负结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煦兴奋点头:“子安奇思,竟能造出如此利器,朕现在底气十足,迫切需要一场胜利!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