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大宋的变法本身都是磕磕绊绊,问题极多,辽国再去模仿复制,最终的结果只能比大宋更失败。
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,就算耶律洪基想模仿大宋变法,也根本毫无头绪,国情不同,辽国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发展而来,变法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后,辽人可不像宋人那么温顺,一个不小心就会逼反了。
兵败之后,耶律洪基接连召萧兀纳进宫,君臣二人试着拟定变法章程,最终发现,就连变法的章程都极为繁杂,君臣既想让辽国恢复当年的强盛,又不敢触碰既得者的利益。
左右踌躇,进退两难,耶律洪基与萧兀纳讨论多日后,终于心灰意冷。
他发现,这个国,他已救不了了。
辽军兵败的半个月后,耶律洪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下了一道旨意。
令皇太孙耶律延禧监国,国事朝政一并交付,赋监国太孙有决断之权。
自此而始,辽国已开始进入新旧君主政权交棒过渡阶段。
耶律洪基不得不交棒。
他已六十多岁,已经很老了,老得失去了胆识和魄力,改变辽国渐入颓势的现状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