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辽边境上,赵孝骞亲自选了一块地,作为战死将士的陵园,并且从真定城召来上百名石匠,在陵园外为战死者立了一块无比硕大的石碑。

        石碑上详细镌刻了此战的起因,经过和结果,而石碑的北面,则密密麻麻写满了战死的宋军将士的名字,以为后人凭吊纪念。

        石碑立下的那一天,赵孝骞亲自带领军中所有将领和普通将士,在陵园石碑前列队,一群僧道在石碑前起坛作法,超度英灵,一声声咒经梵唱中,赵孝骞带头双膝跪拜,敬上焚香。

        龙卫营和厢军将士们无不动容震撼,纷纷跟着下跪。

        简单的仪式,却无意中令将士们感到了被尊敬,有那么一瞬,将士们甚至有些羡慕那些战死的袍泽,苦哈哈的行伍粗鄙汉子,能得到当朝郡公和全军大小将领的跪拜,死也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跪拜祭奠后,赵孝骞没说什么废话,只下令全军回营,整顿军备。

        将士们压抑着激动的情绪,默默地回了大营,但今日赵郡公祭奠战死英灵的一幕,却深深地刻在所有人的脑海里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股莫名的情绪在将士们心中蔓延,他们突然觉得,当兵打仗的目的不一定非要为了钱财,或许也可以追求一下别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将士们大多是文盲,不懂“舍生取义”的含义,但他们的心中却不知不觉悄然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懵懵懂懂的萌芽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许连赵孝骞自己都没料到,不过是一次很寻常的祭奠英灵的仪式,却再一次令三军将士归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龙卫营的大营是新建的,歼灭辽军后,以赵孝骞的性格,当然不会那么忠厚老实地退回国境以内,老子打赢了,占下的土地就是老子的,凭啥退回去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