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了两辈子的人,看事情多少会比同龄人更冷静,更客观。

        换了别人,在十九岁的年纪,一听敌国袭边,立马就热血上头,绝对的主战派,而且是以亡国灭种为目标的主战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赵孝骞活了两辈子,很多事情看得更透彻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人,或者说一群人热血上头时,很少有人去思考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。

        代价不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付出,而是会转嫁到底层的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想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众生皆苦,他不是佛,做不到悲悯众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如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能为百姓发一次声,他当然不会推辞。

        两国一旦开启全面战争,民间的百姓要承受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战争,每年要加多少赋税,农户家庭需要让几个孩子从军,剩下一家老弱谁来种地耕田,战争结束后,那些出征的青壮们能活着回来的有几个?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问题,朝堂上的大佬们不会考虑,他们考虑的是利益,国家的利益,家族的利益,个人的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底层百姓?草芥罢了,岂不闻“春风吹又生”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