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重新看了看书页,注意到“林书平”这个名字,在脑海中想了又想,确定在香港乃至台湾文坛没有这号人物,当即便拿起笔,开始批注,“同意约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不管是文风还是思想X都已经超过了时代,甚至金庸自己都写不出这样诙谐风趣的文章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金庸看来,这部作品的灵气完全掩盖不住,甚至超越了时代,即便是十年、百年後,依旧会有人Ai不释手,甚至口口相传,这样的书籍,甚至可以称之为名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前提是,整部作品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水平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即便是以目前的五万字投稿来看,也已经令金庸感到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香港尚未回归,但全港七百万公民大多数都承认自己是中国人,他确信这部书会让那些对中国感兴趣,愿意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们感到惊喜。

        特别是《明报》的读者们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《明报》的日销量在11万份左右,假如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在《明报》成功发表,大概率会广受欢迎,提高《明报》销量应该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价格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金庸沉Y了一番,再次在脑海中搜索,确信“林书平”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後,才稍作犹豫,填了一个“100元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