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大海军正在建造的首艘航母,采用的飞行甲板采取的是120米降落跑道,第一道拦阻索距离飞行甲板尾端是50米,四道拦阻索之间的距离是12米。
区区12米的间隔,对起飞速度着舰的飞行员来说,和穿针引线没有什么区别。
另一个难点在于,飞机要保持起飞速度进行着舰,如果挂索失败,飞机能够立即进行复飞。
说白了,这种降落方式就是飞机起落架砸在甲板上,飞机的机身结构、起落架系统,全部都要加强,一定要比陆基飞机的强悍,否则根本扛不住如此强大的冲击力。
对飞行员来说,在几百米的空中,飞行甲板就是指甲盖大小,要以三百多公里的速度精准地砸在甲板上,而且还要挂上第二道或者第三道拦阻索,太难太难了。
最理想的情况是挂上第二道拦阻索,这是最有的中间值。
李干在机场上方绕场飞行了十几分钟后,请示进行拦阻降落。
李远海批准了。
任务转到了飞行甲板左侧的着舰指挥官身上,有三个人,全都是老毛子,他们身边分别有三名东大海军的停飞飞行员,都是四十岁以上的。
飞机能不能精准着舰,着舰指挥官的作用非常重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