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吧文学 > 历史小说 > 诡三国 >
        庞统点了点头,主公,统观河洛新复诸郡县所呈考绩……这吏治之艰,实如履薄冰!初无位以酬功,现亦才难副其位也!

        斐潜微微皱眉,烛火映照下,其眸深邃如寒潭,士元此言何来?且详言之。

        庞统将手中的考绩文书递给斐潜,河洛乡野,才不堪任者,众也。昔董卓焚雒,李郭逞凶,河洛板荡,百姓四散。今虽克复,然故吏凋零,典籍散佚。所拔擢之新吏,或起于陇亩,或擢自行伍,其忠勇可嘉,然牧民理政之术,多如盲人扪象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庞统继续说道:比如宜阳县长,虽知「均输平准」,然施行死板,强令强为,几酿伤农之祸!若非县丞乃旧吏出身,急行安抚,恐生民变!此非其不忠,实才力不逮也!

        斐潜看着文书,也是有些无奈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汉当下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,所以知识面参差不齐。科举考试,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能够给这些人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,但是也仅仅是相对而已,毕竟不管是怎么类型的考试,都只能考察某一个方面,或是某些事项的能力,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,能力是多方面多维度的,并不能够通过一次,或是几次考试,就能完全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斐潜虽然对于三国历史有些熟悉,但是也并不代表他就能像是系统一样,随时随地调出某个人的数值来,而且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,所谓数值化都是一个理想状态,实际当中更多的应是范围化,也就是有一个上限和下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这个上下限,还会因为时间,或者某些事情而产生变动。比如官吏贪腐之后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和借口,刷新自己的下限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后世来说,县长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官职,但是在汉代,恰恰相反。因为通讯和交通的原因,机构官僚体制的约束,导致行政直辖的臂展不足,就连皇帝自己都称之为县官,因此在汉代县令和县长也几乎是类似于一地之首长,管辖该地几乎所有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庞统停顿了片刻,脸上浮现出了一些忧虑之色,主公,还有一事,统亦深忧也。主公行授田令、军功爵,万民归心,将士用命。今河东河洛初定,已有克城拔寨,安民垦荒之功勋者众也,虽说不至于车载斗量,然郡守、县令、县丞、主簿、有秩、啬夫、游徼、亭长……此朝廷定制之员额,皆有限数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庞统继续说道,百石之吏,一县不过十数。若克山东,有功者何止百千?纵有虚衔散官可授,然无实职,无俸禄,空名何用?长此以往,恐有功之士寒心,生狡兔死,走狗烹之怨望!届时,山东余蠹,必然借机生事……此事,不可不防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