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吧文学 > 历史小说 > 诡三国 >
        信使是真实的,但是信使通行的道路,却未必是安全的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司马仲达,狡黠多疑,用兵喜奇,不循常理。荀彧对身边的将领分析道,宛城告急,他必生疑窦,不会倾巢来救。然宛城乃重镇,他又不能全然不顾。依其秉性,最大可能……便是派出一支偏师佯动,做出救援姿态,一来试探我军反应,二来或可引我分兵阻截,他则固守营盘。三者么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荀彧猜对了一半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猜中了司马懿的行动,但是对于司马懿的行动的判断依据,是错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是做数学填空题,随便填了一个±1,结果对了,但是过程是错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荀彧是觉得司马懿还年轻,而年轻人,难免气盛,会不够沉稳,会表现得贪功冒进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但实际上,如果没有斐潜给司马懿送去四门火炮,说不得司马懿就会像是乌龟一样死守鬼哭隘,不会有什么举动。

        火炮增强了司马懿的力量,但同样也加强了他的野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是米帝上市公司组建援交歌舞团的时候,未必不清楚这其中的风险和危害,但依旧是这么做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荀彧正在推论之时,曹军兵卒来报,侦测到了司马懿的分兵动向,而分兵救援的兵卒数量,确实就像是荀彧所判断的一样,不是全军出动,而仅仅只是近千兵卒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