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前段时间的山中大雾,困住了不少人,七个村子的长老们竟联合发布了一份《迷路节纪要》,打算将“困山三日”定为对年轻人的传统考验,每年举办一次。
她凑过去看那份用朱砂圈点的文书,上面赫然列着“必经险径七处”,俨然要将偶然的灾祸变成刻意的规矩。
她眼神一沉,拦下正要前去送信的少年。
那少年是村长的儿子,去年他爹就在大雾里走失过。
张阿妹递给他一只平日里用来引鸟的空陶哨,问道:“你爹去年走丢那晚,在山里听见什么了?”
少年愣了一下,握着陶哨,努力回忆:“风刮过树林,呜呜的,像谁在哭。”
“哪片林子哭得最响?”
“黑风口那一片,声音尖得吓人。”
张阿妹点点头,把陶哨塞回他手里:“那就把‘哭声最响的林子’也标进路线里。记住,不准改动一个字,就这么写。”
次日,当一份重绘的考验地图送到长老们面前时,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。
地图上除了原有的七处险径,又用墨笔添上了十一处歪歪扭扭的标记,旁边注着“未知音源点”、“风哭之地”、“怪鸟夜啼处”等含糊不清的描述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