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学校的超凡者道别时,正是日头西斜,霞光漫天,苏寻并没有停歇,带着姜怡乘上一辆车,再次奔赴海曲安全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也有一些事务需要他处理,不过大都是比较顺利的,只需要听取汇报就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与其会面的是安全区负责人,或者换个称呼——泰蒙兵团下属海曲师师长,这是个四十多岁的校官,姓宋,身姿挺拔,但面容有些憔悴,想来是最近压力也不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就是上次开玩笑让苏寻去相亲做个表率那位,汇报起工作时倒是相当认真严肃:“截止今日清晨,我部下辖兵团成员已经超过八万人,占安全区总人口的24%,以民兵、工人为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寻点点头:“可以继续扩大一下规模,现在不是末世前,我们需要营造出全民皆兵的氛围,只要想参与兵团建设的,可以适当放宽征收标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明白,不过这方面可以放心,我们配给的物资和福利很充足,民众加入兵团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,阻碍我们征召速度的主要还是纸质化办公的情况下建立档案的速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闻此事,苏寻也只能无奈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兵团并非单纯的军事管理,大灾变之前就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,涵盖了生产生活、军事农业等各个方面,既对兵团成员提出了义务要求,也能保障其成员的生活,甚至还有退休待遇。

        换句话说,这东西其实就是个编制,大灾变之前仅存的那个兵团,已经需要考试进入了,选拔也颇为严格,时代不同,方法也就不同,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,苏寻等人当然不能设置那么高的门槛。

        安全区本地的事宜更多需要他们自己处理,与这位师长交流了一会儿,苏寻转道前往医院,已是入夜,这师长自告奋勇地给苏寻开起了车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其积极的样子,苏寻笑着摇头:“我得提醒你,你跟我玩这一套可是没用,你这个级别想升职,应该去开你们秦昌司令的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