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把资料放在办公桌上,开始一本本翻看。
第一本是工作总结,里面全是“取得显著成效”“稳步推进”之类的套话,没有任何具体数据,只有在最后一页,用很小的字写着“财政赤字500万元,拖欠教师工资3个月”。
第二本是信访台账,里面记录了近三年的信访案件,一共127起,其中112起是关于矿山污染和补偿款的。雷杰翻到其中一页,记录着李家村村民李大爷的信访记录:“2023年5月,反映房屋因采矿开裂,要求赔偿;2023年6月,再次反映,镇政府回复‘正在协调’;2023年7月,第三次反映,镇政府回复‘矿企拒绝赔偿,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’……”直到2024年3月,李大爷再也没有信访记录,旁边用铅笔写着“李大爷搬家,去县城投奔儿子”。
第三本是财政报表,里面的数字混乱不堪,很多支出没有明细,只有“矿山协调费”“项目招待费”等模糊的条目,其中一笔“矿山协调费”高达100万元,没有任何发票和凭证。
第四本是矿山企业的资料,兴盛矿业的营业执照、承包合同、纳税记录。雷杰仔细看着承包合同,里面写着“兴盛矿业以每年50万元的价格,承包风岭镇石灰石矿,期限20年,开采范围包括李家村、王家坳等5个村的山地”——这个价格低得离谱,正常情况下,每年至少要200万元。纳税记录更是可疑,兴盛矿业去年的纳税额只有10万元,而根据矿场的规模,每年的产值至少有1000万元,明显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。
雷杰越看越生气,拳头紧紧攥着,指甲深深嵌进掌心。风岭镇的问题,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——财政亏空、干部不作为、矿企偷税漏税、村干部与矿企勾结,这哪里是“和谐稳定”,简直是一团糟!
他拿起笔,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1.兴盛矿业承包合同不合理,价格过低,涉嫌利益输送;2.财政赤字500万元,拖欠工资,支出不明;3.信访案件112起未解决,村民被迫搬家;4.矿山污染严重,影响村民生活。”
写完,他抬起头,看向窗外——远处的矿山还在“轰隆隆”地炸山,灰尘弥漫在空气中,像一张灰色的网,笼罩着整个风岭镇。他知道,要解决这些问题,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,甚至可能会遇到危险,但他没有退缩——他来风岭,就是为了破局,为了给老百姓一个公道。
接下来的三天,雷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没出门,没开会,没见任何人,只是不停地翻看资料,做笔记,画图表。他把财政报表里的可疑支出一条一条列出来,把信访台账里的未解决案件分类整理,把兴盛矿业的合同条款和纳税记录反复对比,找出其中的漏洞。
第三天下午,他终于走出了办公室,找到老吴:“老吴,借我一辆自行车,普通的就行,不用镇政府的公车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