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场上的情况真是千变万化,无穷无尽。
如果不能洞察变化的轨迹,分析利害的缘由,在敌我之间仔细权衡,又怎么能看清虚实,掌握全部情况呢?
想当年,韩信在潍水用沙袋堵住上游,引诱龙且追击,等龙且的军队渡河到一半时,掘开沙袋,大水冲垮敌军,龙且兵败身死,这就是“佯败诱敌”的典范。
光武帝的军队被王郎追击到滹沱河边,王霸声称河面已经结了坚冰,稳定了军心,汉军因此得以渡河,这就是“设诡坚心”的典范。
兵法说“敌军渡河渡到一半时攻击最有利”,又说“可以用利益引诱敌人,但不要告诉他其中暗藏的危险”,韩信和王霸正是深得此道。
可有些死板的人却说,万一沙袋提前破了,或者河冰最终没有冻结,那这两人不就是把自己的命送给敌人了吗?
他们根本不知道,龙且为人剽悍轻敌,不听劝告,贪功冒进;
而王郎的军队是新凑起来的,战斗力不强,士气不稳。
况且,决水之约、阻水之计,韩信和王霸早已提前策划好了,做到了知彼知己,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?
曹操进攻东吴,战船连接千里,结果被黄盖一把火,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,这就是“诈降乘懈”的典范。
前秦的苻坚进攻东晋,自以为投下马鞭就能截断江流,结果被朱序在阵前一声大喊,谢玄在淝水大败秦军,这就是“因间夺气”的典范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