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过三巡,曹青杭放下酒杯,正色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小陈,你回来得正好。今年的进出口预展,厂里的小汽车要作为省里的重点展品去参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在片儿城那边接触得多,见识也广,到时候给咱们多出出主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露阳放下酒杯,脸上露出认真之色:“回来的时候,咱王厂长和于副厂长也跟我说进出口预展的事儿了,我现在还没摸清情况呢,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老郝道:“这次的进出口预展,不光是咱们省机械厂的车去,片儿城、鸿津、花海的几家厂也要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片儿城那边的汽车厂,他们的吉普车在部队和外贸口子很吃香;鸿津那边有‘大发’合作的轻型车,体型小巧、耗油少;花海的轿车造型洋气,做工也细,光摆在展台上就能唬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尹接过话茬:“这些厂子要么有老底子,要么背靠外资合作,优势明显。咱们这边虽说第三代车已经能跑量,可在细节、稳定性上,和他们比还是有差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曹青杭皱了皱眉:“咱们的优势也不是没有。第一,咱车动力足,北方用得住,零下三十度也能点火;第二,底盘扎实,坑洼路上一开不掉链子,不像南方那些小轻车,一颠簸就叮当响;第三,价格比进口车便宜一大截。要真是国内用户挑车,咱这车肯定能排得上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到这儿,还是忍不住叹口气:“可问题就在于——这次预展是对外的,讲的是门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预展面对的是外国商人和部里领导,不光看车能不能跑,还要看油耗、舒适性、内饰做工。要真比到这些,咱还是差了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