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学系那边也给他安排了两个大三的学生协助他完成项目的报告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是赵桐桐,专门负责项目的制度合理性分析主笔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个叫陈睿,负责协同模型研究,以“技术建构”、制度反馈、实践调整为模型,写出逻辑图示。

        俩人问出的问题更是一个比一个刁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觉得学生在一线实践中的角色,应该是执行者、组织者,还是制度突破者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露阳:我,那个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希望这个项目最后被看见的,是结果本身,还是过程中的探索价值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露阳:那个,我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认为个人意志在一个集体协作项目中应当占多少比重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露阳:我那,个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