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连陈露阳的神色也严肃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科研处是学校主管科研校长的眼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坐在那,就意味着校领导已经在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科研处的副处长一旦亲自出席,往往就不是“了解情况”那么简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校级关注信号的前哨,是改革试点向制度轨道过渡前的“风向探针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谁来听,怎么听,会后怎么写纪要、反馈报到哪一级,

        都会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下一步,更会影响陈露阳在项目中的地位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陈露阳是项目发起人,也是实践环节的主要负责人,

        但在学校课题登记、科研处成果评审中,学生署名第一位是极少数特批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没有“特例认定”的情况下,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