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说,要不是李调元将这部书加入到《函海》里排印出版,那这部书多半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,后人只能看着个书名遐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《蜀语》是中国现存首部以地域为研究对象的方言词汇著作。该书以考证明代四川方言的语音、用字及词义为核心,梳理其与古音古义的关联,旨在记录战乱前的本土方言特征书中采用分地考察方式,如记载“姐”在蜀语中平声指母亲、上声指女兄。其音系特征与现代四川南路话高度契合,印证了明代遂宁方言的语音层次。

        该书体例对后世地域方言研究具有示范意义,直接为后人如毛奇龄编写《越语肯綮录》、胡文英编写《吴下方言考》提供了一个样板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清代张慎仪另著《蜀方言补遗》,甚至老师叔最早想将周至的博士课题定成巴蜀古音研究,其实都是受到了李调元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肘子你还在找啥呢?”李老三已经在一边翻《对联故事》翻了老半天了,对故事里记录的一些“绝对”拍案叫绝,见到周至抱着一摞书还在抬着头找,便道:“要不你把书名告诉我,大家帮着找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已经找到了,三哥你帮我将架子上这本《醒园录》拿下来。拿两本下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干嘛还要两本?”李老三从架子上将书取了下来:“咦,这书不是李调元写的呀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是李调元他爹写的,后来李调元给做了序,收入到了《函海》里,得以保存了下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是要拿一本送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呀,送给张元福大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诶?张大师不是厨师吗?你送他大文人的书?还是古文的?你确定没有搞错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有搞错,大文人也有喜欢美食的,”周至笑道:“这本书啊,乃是我们蜀中第一部川菜食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