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色和黑色同样可以营造出“侘寂”的氛围,只需要保留大量“留白”就可以。
“列索阿格算是把小日子这套玩明白了。”周至笑道:“安心表姐,差不多够了吧?”
“瓷器还没选呢。”许安心并不满足。
“这些都是糊弄岛国人的。”周至劝说:“还有附庸风雅之辈。”
说着摆弄着展示台上的瓷器套装:“反正在我看来,有点不伦不类了,你们见过小鬼子那书法没?岛国早期的‘三笔’,‘三迹’还是挺有看头的,遵从书法的审美结构,也就是间架和章法,可等到明治初期中国人杨守敬将所谓六朝书风带去岛国,岛国人就越走越偏,最后变成了不讲章法,只讲个性,只注重自由表现的所谓‘超然’境地,反正我看着就是一股子邪气。”
“那是你。”许安心就喜欢跟周至抬杠:“你研究古瓷器古画把思想都研究僵化了,不懂得变通,我就觉得这些瓷器都挺好看的。”
这话听得周至只有苦笑,在他眼里,香灰胎就得配汝窑,官窑建窑就得配铁胎,如果出现了颠倒,那周至在长期严格细致的训练下建立起来的审美逻辑就会被颠覆,做得再高妙,在他的眼里就会成为“低仿”,而压根不会朝“这是人家的创新”这个方向去想。
而老钟这一批根据岛国人审美制作出来的柴窑瓷器,把胎体做了修薄,胎质掺和了更多的高岭土,经过这样的改造后,瓷器变得更加轻盈,胎质更加细腻坚白,摆明了是迎合现代岛国人的口味,既丢了中国柴窑的“拙稚味儿”,又丢了岛国瓷器的“古早味儿”,成了对岛国现代清水烧,濑户烧,美浓烧,有田烧的模仿,并不值得收藏。
“要是餐具我就不管你了,要是茶具的话还是讲究一点好。”周至也没时间跟安心表姐普及瓷器的历史和美学逻辑,最后还是选了一套老钟早期的柴窑作品,就是用传统釉料加南红玛瑙烧造出来的影青釉:“这个就很好。”
“这个边缘是怎么回事儿?”许安心皱起了眉头:“这么粗糙,喝茶不怕拉嘴?”
“因为这个还是半成品,工艺上这种瓷器的制成方法叫做‘覆烧’,就是上完釉水后,将瓷器倒扣过来烧造,所以边缘一圈与匣钵接触的地方就没有釉了,俗称‘芒口’。”
“宋代定窑和湖田窑大量烧造过这样的瓷器,这是在支钉烧发明出来之前的烧法,年代久远了,这套瓷器还有些许的曜变,底部形成了流淌纹,烧得非常漂亮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